新生1-2月的嬰兒,在吃奶後幾分鐘或十分鐘內,小口兩旁往往吐出奶水,這種現象俗稱「吐奶」。在吐奶前,沒有噁心、煩躁等不舒適的症狀,醫學上稱為「生理性溢奶」。到7-8個月時,吐奶的現象就會停止。

嬰兒吐奶,常常會使家長擔心。其實,只要我們了解嬰兒胃的生理特點,就知道嬰兒為什麼容易吐奶了。

我們吃進去的食物,先經過食管送到胃裏。食物在胃裏攪拌消化後,再送到小腸,進一步消化吸收。在食道人胃的交界處(即胃的入口),收「賁門」;在胃通到小腸的交界處(即胃的出口),叫「幽門」。嬰兒賁門部肌肉發育弱;賁門附近的胃底,發育也不完全,彈力組織、肌肉和神經發育都差,且多處於鬆弛狀態。而幽門肌肉的發育良好,由於嬰兒的交感神經常處在興奮狀態,幽門肌也就處於緊張狀態;再加上嬰兒的胃呈水平位置,吃奶時又容易吸進空氣;如果餵奶的方式不當,嚥下去的空氣就更多。吃飽奶後,若變動嬰兒身體的位置,或者馬上就睡平,胃裏積聚的空氣會往上跑,空氣從口裡排出來時,把吃進去的奶也一起衝出來,吐奶現象就發生了。

當我們了解到嬰兒吐奶是由於胃呈水平位置,胃底發育差,賁門肌弱,幽門肌緊張,再加上吸進胃裏的空氣造成的,那麼,只要注意餵奶方式就可以防止吐奶了。

餵奶時,首先要避免在嬰兒哭鬧的時候吃奶。用奶瓶人工餵奶時,奶嘴必須充滿奶,這樣可減少空氣的吸入。其次,餵完奶,不要立刻讓嬰兒睡下,也不要過多翻弄嬰兒;應直抱嬰兒,輕輕叩拍嬰兒背部,幫助排出吸進胃裏的空氣,然後將頭部稍高地斜著輕輕睡下,可以減少吐奶。

嬰兒吐奶,大多是發育良好而又肥胖的嬰兒,這是什麼道理呢?因為這些嬰兒的神經系統(包括交感神經)較興奮,胃部肌肉張力較高,加上吃的奶較多,吃奶時又吸入大量空氣,因此就更容易吐奶。


迷迭香胖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教養觀念9謬誤】

現代孩子的物質生活水準提高了,但他們的身心是否更健康、更快樂呢?只怕未必!這是個很值得父母深思的問題。

錯誤1:重餵養,輕活動
對於大多數的都市家庭來說,經濟條件都算小康,加上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,所以家長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餵養上,不是怕孩子吃不好,就是怕他們不肯吃。可是專家提醒我們,家長不能僅僅把目光停留在孩子的餵養上,還要安排孩子從事適當的活動,否則容易出現手眼不協調、注意力不集中等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。
所謂感覺統合系統失調,是指兒童的大腦,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。患有此症的兒童,通常表現為好動不安、注意力不集中,動作不協調、手腳笨拙,膽小怕羞、社會交往能力差,容易受挫、缺乏自信,脾氣急躁、愛哭鬧,語言發展遲鈍不良等狀況。
感覺統合系統失調,乃是因為孩子缺乏應有的遊戲活動,繼而影響了大腦神經發育。有許多家長疼愛孩子過度,以致讓孩子仿如生活在「真空」裡,吃要吃最有營養的食物,穿要穿最柔軟的衣服,住要住最舒適的環境,整天抱在懷裡,還生怕孩子摔了;但這麼一來,卻使孩子們失去了享受以前打彈珠、滾鐵環、捉迷藏等戶外遊戲的機會,時間一長,即有可能導致孩子身體協調能力發展遲緩和感覺異常。

錯誤2:重生理,輕心理
在爸爸媽媽心中,孩子的健康是最重要的,可是,大多數父母都只注意到孩子生理上的健康,如我家的寶寶是不是和其他孩子吃得一樣多,是不是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高、一樣壯等等;至於孩子在想些什麼,心理是否健康,恐怕父母們就不大在意了。
有不少孩子在失敗時,從父母那兒得到的不是關懷和幫助,而是責罵,此將致使他的自信遭受到嚴重打擊。所以對於孩子,家長應該報以寬容和理解,因為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,大人在精神上的支援對孩子同樣重要。相較而言,幫助孩子接納自己,接受失敗,將他的心理建設得健康快樂,可能要比餵他吃多種營養品更重要。

錯誤3:重物質,輕精神
職場上有許多傑出的成功人士,由於工作很忙,所以孩子從小就寄養在爺爺奶奶家或交由褓姆照顧,很少有機會和父母待在一起;而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愛,這些忙碌的父母,經常會為他購給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和漂亮衣服,可是這麼做並不能同時收買孩子的心。
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,正困擾著不少事業成功的父母,經常可以聽到他們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,反而和爺爺奶奶甚至褓姆更親密。雖然這些家長們也曾反思自己,並承認因為工作的關係,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在孩子身邊,可是又辯稱自己以滿足孩子所需做出補償了。專家指出,物質的充實並不能滿足孩子「情感上的饑渴」;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很多孩子會要求爸媽反覆講同樣一個故事,這在某些家長看來,實在難以理解,還以為孩子的理解力出現了問題,但事實上,這只不過是孩子希望滿足「精神饑渴」的一種表現,他陶醉在父母溫和的聲音中,並在大腦裡不斷構現出故事所鋪陳的美麗畫面,從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。

錯誤4:重IQ,輕EQ
通常家長大多以「智商高不高」、「聰不聰明」,作為評判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,而由此衍生下去,學習成績就代表了孩子智商的高低。可事實上,與智商(IQ)相對應的情緒智商(EQ),在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突出,有多數極為重要的實際問題,均必須運用EQ去解決,它佔據了成功指數的80%比例。
國外將EQ分為如下幾個部分:同情心和關心他人;能夠表達和理解情感;控制情緒;有較強的獨立性;適應性強;受人喜歡;能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;堅持不懈;善良、友愛、真誠。專家認為,EQ是兒童在日常遊戲活動中發展起來的,因此家長不要輕視遊戲所能帶給孩子的快樂成長機會。

錯誤5:重潮流、輕個性

迷迭香胖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